成功的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数据,从而做出适当的决定。
这类可视化针对人类的视觉系统进行了优化,让信息易于掌握并具有意义。
当我们看一个可以快速准确解读的图表时,是通过潜意识处理而不是通过思考来理解,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,我们需要思考的部分越少则越好。
那么,我们怎样才能利用好人类的视觉系统来创造有影响力的可视化?
那得从理解开始,然后选择正确的元素。
那么什么是可视化?
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转化为视觉表现以传达某种意义。
原始数据使用位置、形状、大小、符号和颜色进行编码,然后人类通过视觉系统对这种编码图进行解码以获得理解。
没有这种理解,这些图表对浏览者来说没有任何益处。
"只有在解码有效的情况下,一个图表方法才是成功的。无论编码有多聪明,技术有多高超,如果解码过程失败,它就会失败"。— Cleveland & McGill, 1985
我们必须始终考虑人类视觉系统的局限性,以此创造有价值的可视化。
Cleveland & McGill (1984)在一项研究中提出了一个理论,即根据图形元素被准确解读的可能性大小对它们进行排序。
这些元素包括位置、长度、方向、角度、面积、体积、曲率、阴影和颜色。
受试者分析了使用这些不同元素编码成的图表的数据,排名结果如下:
最容易准确解读的
比较容易准确解读的
最难精准解读的
人们会对难以阅读或对过于复杂的图表失去兴趣,所以要简化可视化。
每个图表只有一个信息,并使用容易解读的元素,为了避免在一张图表上传达太多的信息,可以考虑将信息分成不同的图表。
当你的图表专注在表达一个信息上时,会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图表方法。
饼状图不适合用于表现数据,因为它很难处理。
它依赖于三个最难准确解读的元素:角度、曲率和面积,这些元素使人很难发现两个相似的切片板块在大小上的差异。
不使用甜甜圈图,而使用点阵图,是因为人们更容易解读比例尺上的位置。
或者使用柱状图,因为它去掉了角度和曲率,更便于识别数据点之间的差异。
尽量保持简单,避免多余的图形,以免分散对数据的注意力。
封闭原则指出,人们喜欢简单并适合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结构的东西, 通过利用这一原则,我们可以去除额外的杂乱无章的东西,如粗边框、动态标记、阴影,以便让数据变得显眼。
越是剥去不必要的东西,数据就越是突出。
确保只保留有助于理解的东西,当干扰减少时,放在观众身上的认知负担就减少了。
请优先考虑重要的东西,不要为了简化或美化图表而删除基本数据。
Edward R. Tuft谈到了数据墨水比,即显示数据的墨水用量与图表的总墨水用量的比例。
像气泡图这样的图表过于图形化,容易隐藏必要的信息,使用户难以提取价值,不要为了美观而在不重要的东西上浪费墨水。
“最重要的是展示数据。” Edward R. Tufte
浏览者期望可视化能立即告诉他们正在发生什么。
用有意义的见解取代描述性的标题,让读者第一眼就能获取直接的价值,图表的标题是帮助提高信息记忆的基本要素。
根据Michelle Borkin的研究:"有见解的标题与清晰的图形相结合,可以产生更令人难忘的数据驱动体验"。
充分利用标题空间来传达见解,增加对数据的直接理解。
具见解的标题示例
不具见解的标题示例
标注和标题应该帮助用户解读数据,但过多的标注会让人难以理解趋势及解读其意义。
如果数据的形状比单个数值更重要,可考虑将数值放在一侧坐标轴上显示,而不是紧贴图表显示。
如果数值比整体数据的形状更重要,可在图表中加上标注来引起注意,并去掉坐标轴以避免杂乱。
/柱状图小提示/
柱状图是显示当前数据的最佳选择。
✓ 适合用于数据之间做比较。
✓ 根据数值对图表进行排序,更容易解读和比较业绩。
✓ 去掉X轴,把标注都放在柱状图外,通过提供现成的信息,用户不需要下功夫就能获得这些信息。
✓ 使用粗的柱状图——体现所有数据的存储的地方。
✓ 考虑使用浓缩字体来帮助解决有限空间的问题。
/折线图小提示/
折线图是分析趋势的最佳选择。
✓ 非常适合显示趋势或显示随着时间产生的变化。
✓ 为了最佳的可读性,文字请少于5行。
✓ 将标注放在折线末端并使用和折线相同的颜色,有助于用户将其与数据联系起来。
✓ 使用折线而不是曲线,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。
✓ 删除刻度线,淡化网格线。
✓ 删除对于X轴和Y轴的描述,在图表标题中描述这些值。
/最后,加入对比/
可视化的目的是什么?
大多数时间,是为了在两个或多个数据点之间进行对比。
Vesa Vuusela说过:“对比赋予一张图表意义。”
数据通过在元素之间建立联系而变得有意义,对比有多种不同类型可以利用,排名、数字、地点、时间、类别等等。
设计师们应该决定哪些对比类型对用户来说是最重要的。
“在定量推理的核心是一个问题:和什么做对比?“ ——Tufte,《设想信息》。
——
我们是「简立方」,
/一家专注于数字化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公司。
我们针对传统行业转型痛点,
进行从发展战略到视觉交互体系的全流程服务;
从洞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场景出发,
协助企业进行全新的数字化战略与品牌创新升级。